引起儿童便血的常见外科病症。
1、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见于3—6岁儿童。便血特点为排便终了时出现鲜血,量少,不与粪便混杂。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粘膜上,好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通常如黄豆或蚕豆大小。有经验的医生用手指为病儿做直肠检查,可摸到息肉。位置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犹如一个红色的肉球。单发性直肠息肉,可采用手法摘除而治愈,如果息肉不止一个(多发性),则应行手术治疗。
2、肛裂 肛裂是指肛门口边缘的裂伤,多见于两岁左右的婴幼儿。便血特点为肛门有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当孩子解大便时就会哭闹不安,大便干硬。引起肛裂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先天性肛门狭窄、排干硬大便时撕裂肛门,以及肛门损伤或感染。肛裂若处理不当,则可产生肛瘘。治疗肛裂,一般要经常清洗肛门,保持肛周清洁并涂搽润滑药物,以及多吃油性易消化食物。
3、急性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两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婴儿。便血特点为果酱样大便。病儿因腹痛引起阵发性哭闹、呕吐。医生在腹部可摸到包块。肠套叠早期的病儿,多采用空气灌肠,进行复位治疗;如果病情已到晚期,则需要手术治疗。
4、梅克尔憩室 这是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是由于发育异常而在肠壁上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两岁以内小儿。便血特点为突然大量血便,先黑后红。憩室位于回肠末段,因可能含有异位的胃动膜或胰腺组织,所以可发生溃疡出血。若出血量多,可引起休克,反复便血可导致贫血。采用同位素扫描检查,该病多可确诊。对梅克尔憩室以手术治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