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有什么原因?大便出血,是肛肠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虽然很常见,但却极易被人们忽视。出现大便出血后,很多患者就认为是痔疮引起的,只要忍忍就行了,没有去医院就医的必要。其实不然,出现大便出血预示着很多疾病的发生,患者一定要谨慎!那么,大便出血有什么原因?
大便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痔疮、肛裂、直肠息肉、大肠腺瘤等较为常见。此外,大便出血还需与上消化道出血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所致的肠道出血相鉴别。
痔疮是最常见的便血原因,其出血与排粪有关,多在排粪后或便后呈滴状或喷射状,色泽鲜红,有时伴有痔核脱出肛门及相关的不适、疼痛等症状。直肠镜检查可见痔核。
消化道高位出血,例如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由于血液离开血管后存留在肠腔的时间较长,排出体外时粪便呈柏油状,色黑,或咖啡色,呈浆糊状,大便潜血阳性。
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而引起起。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治疗后症状讯速消失。少数病人治疗当当可迁延不愈,形成所谓“慢行痢疾”,可有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便、脓血便、大便出血等与大肠癌相似的症状。
了解到大便出血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所以要想治好便血还是应该知道大便出血有什么原因,才能真正有把握治好大便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