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上预约肛肠疾病问答欢迎访问中山市华都肛肠医院
当前位置:主页 > 肠道专科 > 结肠息肉 >

结肠息肉“三部曲”—— 特征、症状、治疗

来源:中山华都肛肠医院发布时间:2011-05-16 13:54点击量:155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息肉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

  各类息肉特征

  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结肠息肉的症状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结肠息肉的治疗

  1.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

  2.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肠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

  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乙镜,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

  4.广基或多发息肉可经腹、会阴、骶尾部行肠壁肠段部分切除。

  5.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

  6.息肉有癌变应按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

TAG:
专家解答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
权威专家在线会为您解答疑问!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禁止使用本站信息
24小时健康专线:0760-88888677 24小时在线 QQ:800083926 E-mail:web@0760hd.com
医院地址:中山市石岐区悦来南路3号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