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上预约肛肠疾病问答欢迎访问中山市华都肛肠医院
当前位置:主页 > 肛肠专科 > 脱肛 >

小儿脱肛,开刀治疗可取吗?

来源:中山华都肛肠医院发布时间:2011-05-18 09:30点击量:70

  脱肛也称直肠脱垂,其治疗应视脱垂的轻重而定。小儿的脱肛,一般不需要开刀,只要护理得好,绝大多数都能自己缩回。

  脱肛是肛管、直肠向肛门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根据脱出的组织不同,可分为粘膜脱垂和直肠脱垂。脱出部份仅为直肠黏膜者称为粘膜脱垂或称部分脱垂。脱出合并有肠壁者,称直肠脱垂或称完全脱垂。小儿脱肛常见于1-5岁的儿童,再大一点的孩子则比较少见。1岁以下的幼儿则更少见。

  发生脱肛的原因:

  1.先天性,常是解剖发育上的原因,如骶骨在婴幼儿时期因发育不全常成直形,或直肠周围的支持组织发育不佳,使固定直肠的作用低弱,因此当排便时;特别是有便秘,过于用力,易使直肠向下脱出。

  2.后天性,如腹内压增加,体质虚弱。象百日咳、慢性气管炎的咳嗽、便秘、包茎排尿不畅,都可增加腹内压。慢性痢疾、腹泻、营养不良、重病后可使体质变弱,使肛门直肠周围的组织无力而造成脱肛。还有小儿坐便盆时间过长也易发生脱肛。

  脱肛的症状:

  小儿在排便时,肛门口可看到有一圈红色肿块翻出,最初等排完便,这红色圈块能自行缩回到肛门内,但在下一次排便时它又脱出。初时脱出的只是部份直肠粘膜,脱出的圈不大而短,若这时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反复脱出,这红色的围块则逐渐增长,继之不能自己缩回,可只缩回一部份到肛门内,另一部份需要用手托一下才能缩回,再严重者便后脱出的不仅有粘膜而且还合并有直肠壁,还可整块的堵在肛门口,而必需用手帮助才能将脱出的肠管推进肛门。有些体弱儿童,不仅在排便时脱出,还可在走路、跑跳、下蹲、咳嗽、打嚏喷、哭闹时也脱出。若脱出后没能及时将脱出的肠管推回到肛门内,脱出的粘膜可被尿布、裤子磨破,致使粘膜出血、水肿、糜烂和溃疡。有的还可被掐在肛门外造成嵌顿,导致绞窄坏死。

  脱肛的治疗:

  首先不是开刀,首先应治疗和消除产生脱肛的原因,如积极治疗咳嗽、便秘、包茎、痢疾、腹泻。加强营养,改善病儿体质,纠正长时间蹲便盆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坐便盆姿势。

  一般说,初期部份粘膜脱出的脱肛,经上述一些措施处理后,脱肛都能自愈。对脱出后不能自己缩回肛门内的脱肛,应及时用手将它托回。在托的时候应将病儿仰卧,两腿拈起,在脱出的粘膜上涂上凡士林或石蜡油,手指上垫一块软布,或戴手术用的橡皮手套,轻柔地将粘膜向肛门内推入。当脱肛完全推进肛门后,勿让病儿立即站立或坐起,应在床上平卧半小时到l小时。对体弱、营养不良、肛门松弛,每次便时都脱出的病儿,可用宽粘布将两侧臀部拉拢,中央留一排便孔,2-3天换一次胶布,持续拉紧固定3-4周,绝大部分的病儿都能治愈。若胶布固定方法无效,应到医院去治疗,可以针灸、挑治、注射硬化剂。除有肠坏死需开刀外,一般不需手术。

TAG:
专家解答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
权威专家在线会为您解答疑问!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禁止使用本站信息
24小时健康专线:0760-88888677 24小时在线 QQ:800083926 E-mail:web@0760hd.com
医院地址:中山市石岐区悦来南路3号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