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是肛管、直肠向肛门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根据脱出的组织不同,可分为粘膜脱垂和直肠脱垂。脱出部份仅为直肠黏膜者称为粘膜脱垂或称部分脱垂。脱出合并有肠壁者,称直肠脱垂或称完全脱垂。小儿脱肛常见于1-5岁的儿童以及老年人也极容易发生脱肛病症。
小儿脱肛解析:
5岁以下儿童发生直肠脱垂多见,由于小儿体质娇嫩,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元气不实,骶骨弯曲未长成,直肠粘膜下组织也较为疏松,直肠缺乏骶骨的支持,而直肠与骨盆几乎笔直,即垂直的状态,比较活动,不利于固定,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的负荷量,儿童时期又易患营养不良、百日咳、肠炎、腹泻等疾患。长期腹内压增大,失去对直肠的牵拉固定作用,也是小儿易患直肠脱垂的主要原因。小儿排便、排尿坐盆时间过久而诱发本病。小儿随着骨盆的发育、骶骨弯曲形成,多数直肠脱垂患者常可自愈,故一般应用非手术治疗。
老年人脱肛解析:
老年人直肠脱垂则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气虚不能收摄而引起。“虚”是老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老年人全身组织衰退、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便秘、气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同时隔肌下降,压迫腹腔脏器推压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移位,又因老年人体弱无力,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都可诱发老年人易患直肠脱垂。故对老年人的治疗,应重视局部的致病因素,也该重视全身整体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