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专家指出此病多因久泻,久痢,痔疮,长期咳嗽或过度劳累所致。本病病因有:
(1)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
(2)病久体弱,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扶持;
(3)气血衰退,年迈机体衰弱,妇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摄,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的疾病,使直肠黏膜下层组织松弛,黏膜与肌层分离,导致脱肛;
(5)内痔三期,肛直肠息肉,肛直肠肿瘤等病症,经常脱出导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并将直肠黏膜向下牵引。也有见于内痔环切术后,损及肛管皮肤,形成直肠黏膜外露脱垂。
采取得力措施可防止或减轻脱肛:
①要及时治疗腹泻以及感染性肠炎,对儿童腹泻及痢疾要尤其重视。
②多食蔬菜,防止便秘。
③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忌久蹲茅厕,努争排便。
④及时治疗百日咳、肺气肿等能增加腹压的疾病。
⑤妇女分娩后要充分休息。
⑥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如矿工等要适当注意休息。
⑦经常作提肛运动,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专家指出本病治疗分内外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内治用补气、升提、固摄为主;外痔用中药熏洗、外敷以收敛固涩;针灸益气固摄,增强盆腔内张力,增强对直肠支持固定作用;注射硬化剂可使直肠与周围组织或直肠各层组织发生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下脱;结扎术可扎除部分脱垂的黏膜,并人为形成疤痕,产生粘连固定支持作用。现在医学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效果并不稳定,且手术操作复杂,约有20%复发;盆底重建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疗效也不完全满意,故现较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