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要留心
时间:2014-01-04 16:15
许多患者在被确诊为癌症中晚期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怎么发展得这么快?”有些癌症来势汹汹,病情发展迅速,但有的却发展缓慢,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癌前病变期,比如结直肠肿瘤就是如此。新近研究认为,60%的结肠癌来自普通腺瘤,35%来自锯齿状病变。直径大于1厘米的结直肠息肉,要高度警惕恶变可能,而直径大于0.5厘米的锯齿状腺瘤就应马上切除,防止发生恶变。
直肠息肉一不留心就转癌
专家曾经接诊过一位七十岁的老大爷,他得了直肠息肉。当时只要局部切除,病情就可以痊愈。但老大爷不愿意开刀,结果直肠息肉就变成了直肠癌。
“直肠癌发生了,老大爷还是不愿意开刀动手术,只愿意接受放疗。虽然通过放疗,能把部分癌细胞烧死,但是对直肠的伤害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疗,老大爷的直肠完全溃败,手术后出血的症状没法得到改善,只能再次开刀,把直肠拿掉,并且做了人工肛门。可惜的是,一年之后,癌细胞还是扩散了。”
专家说,直肠息肉与肠癌关系非常密切。直肠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其中,腺瘤性息肉最常见但也最危险,因为结直肠腺瘤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直肠癌。一般来说,直肠息肉的发病比肠癌早很多年,时间间隔长,息肉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演变成癌症。息肉最初的时候很小,没有症状,一不留心很可能就会转化成癌症。
专家曾经做过一万例电子肠镜检查,分析结果发现检出率排前三位的依次为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炎症性病变、结直肠恶性肿瘤,其他依次为结肠黑变病、结肠憩室及其他少见疾病。其中检出结直肠息肉占26%,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越高。
直径大于0.5厘米锯齿状腺瘤要摘除
专家指出,直径大于1厘米的结直肠息肉,要高度警惕恶变可能,而现在直径大于0.5厘米的锯齿状腺瘤就应马上切除,防止发生恶变。
“锯齿状病变的发病存在地域和种族差异,白种人发病率要高于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在国外的发病率可达15%至35%,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国外,有统计为3%至4.8%。”专家说,“目前研究表明,有35%的大肠癌来源于锯齿状腺瘤,正常大肠粘膜可通过年龄相关甲基化,发生变异,造成凋亡抑制,形成锯齿状腺瘤,再经过发展,就会形成大肠癌。”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锯齿状病变,约占锯齿状病变的80%至90%。它一般很少引起症状,而且直径较小,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5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最高发病率可达30%。
那发病原因是什么呢?专家解释,高脂饮食、肥胖、吸烟、总热量摄取高以及红色肉类摄取多、服用叶酸等是锯齿状腺瘤发病的高危因素。“遗传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病因,有息肉家族史的易发,有必要对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
【华都肛肠医院】PPH微创术治疗直肠息肉
PPH微创术是运用一种"PPH吻合器"的特殊器械,将痔上方的直肠黏膜脱垂带做环形切除。手术时先扩开肛门,于齿状线(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上方约4厘米处将直肠黏膜环形缝合一圈,然后将PPH吻合器插入肛门,吻合器可将脱垂的黏膜带切除下来,整个过程只需半小时左右。
由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受内脏神经支配,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又由于手术既切除了直肠黏膜脱垂带,又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因此手术具有时间短、创口小、流血少,不破坏肛垫正常生理功能,最大限度保留了肛门的正常控便能力。它可从根源上切断痔疮的发病根源,避免了痔疮再次复发。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领先采用国际尖端技术美国强生PPH微创和美国大力神肛肠治疗系统及HCPT专利技术。华都肛肠医院秉持“华都品质,专注肛肠”的理念,依靠力量雄厚的科室医资、世界先进的华都学研究成果和先进诊疗技术,专业预防、治疗各类肛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