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息肉是人体组织上多余的肿块,约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50~70%。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而不应把肌肉、脂肪里的肌瘤引起粘膜表面隆起的也叫做息肉,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患者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很多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
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直肠息肉的七大症状
1、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2、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3、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4、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5、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6、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7、全身症状: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温馨提示:HCPT肛肠微创技术
适应症: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直肠息肉、高地位瘘管、大便出血等肛肠疾病。
肛肠微创技术,在全电脑高频电容场下,组织内带电离子和偶离子在两极间高速震荡产热,电离子耗竭至病灶组织间液干结,短时间内使病灶组织坏死、脱离,达到治疗肛裂的理想效果。
微创技术治疗肛裂,具有不开刀、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不再复发,门诊微创治疗一次即可,无需住院等优点,是目前医学界一致公认治疗肛裂的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