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常把直肠癌当成直肠息肉,他们不清楚直肠癌和直肠息肉各自的症状和发病原因,结果使得疾病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那么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究竟有哪些相似之处呢?直肠癌与直肠息肉的区别下面详细介绍直肠息肉与直肠癌的区别: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根据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几种,有癌变的倾向。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息肉大多单个出现,少数为多发性,幼年型息肉不易恶变,多发性成人息肉恶变较多。
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大多数系良性肿瘤,发生于直肠最多见,有时也发生于乙状结肠及大肠,少数是由便秘时粪便等慢性刺激所引起。主要表现大便带血和便后出血;进行直肠指检时可触及柔软的圆形肿块;直肠镜检可发现直肠息肉,大小可自直径2毫米以下至10厘米以上,单个或多个。
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乙状结肠下界至肛门部之间的癌肿,是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长期便秘可以引起大肠癌。因为长期便秘病人往往偏食,或蔬菜吃的太少,使食物中纤维素缺乏;加之直肠癌在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等所谓“精制饮食”为主的欧美等国家发病率较高。
由于偏食,食物中纤维素太少,大便秘结,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问延长,粪便中的这些臻癌物质浓度增高,可以诱发直肠癌,故使直肠癌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直肠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现排便异常、便形异常及某些伴随症状,晚期可有消瘦、肝大、贫血、腹水等恶病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