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专家解析直肠息肉
直肠癌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病理有腺瘤、绒毛状腺瘤、幼年型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等。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有的息肉可恶变成直肠癌。
全身症状: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1]。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