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急性肠炎的原因
虽然中医上没有“急性肠炎”这一说法,但是对于急性肠炎的治疗,中医和西医都讲究:早发现早治疗
。所以,患者一旦出现急性肠炎的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专业医院进行诊治,不得延误病情。根据急性
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此病在中医上属于呕吐、腹痛、泄泻、霍乱、绞肠痧、脱证等病证范畴。其病因有感受
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和胃肠功能失调。
(1)脾胃虚弱 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因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脾胃虚弱则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不遂成本病。
(2)饮食所伤 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致运化
失职,水谷精华不能吸收,反停为湿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吐泻交作,而发本病。
(3)情志失调 脾气素虚,或原有食滞,或本有湿阻,但未致发病,复因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
,以致肝失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所说:“凡遇怒气
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
受伤而然。”
(4)感受时邪 夏秋之交,暑湿蒸腾,若调摄失宜,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或因贪凉露宿,寒湿入浸,寒邪
秽气,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损,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为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