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上预约肛肠疾病问答欢迎访问中山市华都肛肠医院
当前位置:主页 > 肛肠专科 > 脱肛 >

专家谈:脱肛的病理变化

来源:中山华都肛肠医院发布时间:2011-06-13 13:40点击量:77

  脱肛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

  仅有黏膜脱出者称为不完全性脱垂,直肠各层同时翻出者称为完全性脱垂,后者脱出肛门外的直肠部分较不完全脱垂者长。

  长期脱肛的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脱肛后易复位。偶然因腹内压突然增高使直肠脱垂者,如未能及时复位,肛门括约肌收缩可引起脱垂肠段绞窄性坏死。 点击免费咨询,与在线专家交流

  约有半数直肠脱垂病人的肛门括约功能不全,排便功能障碍。日本铃木行直肠肛管测压也发现近半数病人的肛管内压降低、随意肌收缩压下降,而直肠肛管反射及直肠内压均正常。有的学者测定直肠脱垂病人的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肌电图,发现由于肛门收缩而引起的放电明显增加,证明肛门直肠脱垂的发生与盆底肌肉的反射性失调有关,并非局部肌肉麻痹。

  Parks 等作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及肛提肌的病理切片及组织化学检查,几乎所有的病例均有肌肉组织的变化,其中以外括约肌最明显,肛提肌较轻。他认为长期便秘,使该部肌肉及神经过度伸展和损伤,从而造成括约功能不全和脱肛。至于肛门括约功能不全为其原因或是结果,意见尚不一致。

  分为3型或3度:

  1、Ⅰ型 为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是由直肠下部黏膜与肌层附着松弛所致,最长达3~4cm,是小儿特有的类型。部分脱出呈半环状,全周脱出呈环状,色红。由肛门正中向外形成放射状纵沟,肛管与黏膜间有反折沟,可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质软,便后脱出的黏膜自行还纳。如脱出时间久者,黏膜呈暗紫色,无光泽。反复脱垂者,黏膜水肿、肥厚、粗糙,甚至有溃疡或出血点。

  2、Ⅱ型 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5~12cm,呈圆锥形,略向后方弯曲,顶端凹陷。表面有环状多个黏膜皱襞,色淡红或暗红,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脱垂需用手托回。Ⅰ型长期脱垂可发展为此型。

  3、Ⅲ型 罕见,排便或腹压增加时,肛管、直管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呈椭圆形。肛门极松弛,黏膜糜烂出血,分泌物较多。

TAG:
专家解答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
权威专家在线会为您解答疑问!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禁止使用本站信息
24小时健康专线:0760-88888677 24小时在线 QQ:800083926 E-mail:web@0760hd.com
医院地址:中山市石岐区悦来南路3号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