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脱出性痔错当脱肛
时间:2011-06-25 17:07
脱肛,或称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 男女发病率相等,随着年龄增长,多可自愈,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有所下降。医学调查数据表明:脱肛的发病率可不像痔疮、肛裂、肛瘘那么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听到脱肛这二字,也有很多人在网上在线咨询医生。其实,我们所说的脱肛不只包括了脱肛,还把一些脱出性痔也错当成了脱肛。
“脱肛”也有山寨版!
脱肛,在医学上叫直肠脱垂,有着明确的定义: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甚至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到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可分为直肠不完全性脱垂、直肠完全 性脱垂、直肠粘膜内脱垂等。
民间的脱肛“版本”要更多、更广,既包括了直肠脱垂,也包括了一些脱出性痔,如果盲目自诊直查而轻视正规诊疗,只会加重病症的恶化。
那么,都有哪些病易与直肠脱垂发生混淆,而被人们误解为脱肛呢?中山华都肛肠医院专家经数万例临床经验总结得出:内痔外脱、嵌顿痔、炎性外痔甚至血栓性外痔,都会被一些患者误认为是脱肛,而待到病情加重到难以忍受的地步,方才就医。
排除“痔脱”,脱肛治疗才对症!
内痔外脱
痔疮分内痔、外痔、混合痔大家都很清楚,而其中最高发的就是内痔了。内痔核就是一个静脉丛血管团,有点类似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因为胡乱残绕而很难分开的线团。当内痔发展到2、3期时,内痔核就会随着排便过程而发生脱出现象,摸起来绵绵的、弹性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肛门内部脱出,造成脱肛假象。
嵌顿痔
当内痔发展到嵌顿期时,就算是一个循环的晚期了,已达到疼痛异常、难以忍耐的程度,而这一期才投入治疗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嵌顿期是由内痔3期发展而来,发展速度异常快。因为3期内痔核脱出后,没有及时手动送还的话,内痔核的静脉丛 在肛门括约肌的夹持下回路受阻,但痔动脉却还“莫名其妙”地加紧输血。经过段时间后,痔核膨大到手动都无法送还肛内直至发生坏死、溃疡等。因为它也是从肛门内脱出,起于内痔3期,而逐渐膨胀变硬,也很自然的被民间归到了脱肛范畴。
炎性外痔
既然是外痔,自然不是从肛门内脱出,但它发生于肛门部,并且色红、充血明显 ,很容易被一些人误诊为脱肛。炎性外痔,源自肛缘皮肤损伤和感染,说白了就是肛缘皮肤破了,此处细菌丛生而招致感染,进而发炎形成。得了它的患者,排便时具有 疼痛感,便血,更可能伴有全身症状。
血栓性外痔
葡萄串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得了血栓性外痔的人就好像肛门处挂了一些葡萄般,“吹弹可破”用以形容虽然略显轻松,但它的发生确实源自皮层内出血,有点类似于我们身体某部位被突然大力夹持后出现的血泡,但血栓性外痔要更聚集一些,所以难受程度自然成倍增长。当人们习惯性饮食辛辣食物或排便时长期保持努挣,肛周皮下静脉就会不堪重负而破裂出血,血液淤积皮下便成了血栓性外痔。它多呈葡萄状暗紫色,多环状分布,也因此容易被人联想到肛门内脱出,故而误诊。
为了避免更多人因为不懂而拖延了脱肛的就诊时间,中山华都肛肠医院专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判断方式,患者可以学会区分,能更准确的向医生陈述。
形状:直肠脱垂,是从肛门内口脱出到肛门外的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呈同心圆 。
内痔脱出或外痔,一般是肥大的或已充血水肿的痔核,呈梅花瓣状。
颜色:脱肛因为是脱出的粘膜或直肠全层,颜色多呈粉红的鲜肉色。
内痔脱出或外痔,因为淤血,颜色多呈紫红或深紫。
痛感:直肠脱垂,多无明显痛感。
内痔脱出或外痔,则伴有明显痛感。
中山华都肛肠医院专家提示:如果发现不适,不要自己盲目用药,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更治疗增加难度。
以上就是中山华都肛肠医院的专家对“别把脱出性痔错当脱肛”的详细讲解,相信您对“别把脱出性痔错当脱肛”应该有了一些了解了,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询中山华都肛肠医院的在线专家,他们将竭力为您解答!“安氏疗法”是中山华都肛肠医院引进的治疗多种肛肠疾病的新方法。此疗法手术时间短、微创、出血少 、无痛苦、疗程短、恢复快、不易复发,从而改写了肛肠医学的历史,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和赞誉。安氏疗法在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等多个疾病的诊治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尤其是对环状混合痔、嵌顿痔、高位肛周脓肿、复杂和高位肛瘘、直肠脱垂的研究与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