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术后环状混合痔复发的方法是什么
时间:2011-08-03 17:44
众所周知环状混合痔的发病率较高,治疗亦棘手,我院总结了多年的复发率较低的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方法,现将报告如下。我院总结了共780例,男351例,女429例,年龄21~75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环状混合痔。无肝脏疾患,门脉高压症及血液病,心肺功能良好。
环状混合痔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肛周备皮,术晨禁食,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鲁米那0.1,术前10min排空膀胱。90%患者取平卧位,其余取截石位,常规碘酒、酒精消毒肛周皮肤,碘伏消毒直肠肛管后扩肛,本组采用局麻的占83%,其余采用骶麻或硬外麻等。其手术方法为肛状态下检查,以右前、右后、左侧(3,7,11点)三个母痔为中心,先予三把组织钳将母痔区痔组织拉出,并以此为重点目测设计将环痔分为5~7段。根据环状混合痔的形态的大小,按照痔体两侧的自然凹陷处选择为段间切断线。在切断线的两侧各夹一把小直钳,在两钳间纵行切断约0.3~0.5cm,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痔组织。用组织钳将该段痔组织提起,在其根部(基底部)钳夹少许皮肤并在钳下剪开约0.3cm,用尖刀自该皮肤小口两端呈弧形向两侧切开肛门皮肤。沿此弧形切口向上轻推拨离痔组织(外痔部分),助手提起该痔段的组织钳,血管钳,术者套入双重10号丝线打一重结不系紧,使之成为2~3cm的直径的套状,将线结处用左手食指按压在剥离之痔组织根部,术者左手其余四指从助手手中接过提起之组织钳,血管钳,右手用大镊子将10号线套上端尽量送至内痔部分之上缘,以求彻底结扎痔组织。如此法一一处理其他痔段,且结扎线结扎基底不在同一平面上。一次性完全分段结扎切除整个环状混合痔,这样使每一痔段下端的结扎线缘及上端的结扎线缘均呈花瓣状曲线(弧线)。相邻两痔段向上端的花瓣状曲线的间隙即为“粘膜桥”,而下端的花瓣状曲线的间隙即为“皮桥”。将结扎之痔组织注入枯痔液,停少顷后用两把中弯钳夹挤成“薄纸状”,多余者剪除(切除)。创面予亚甲蓝加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其机理是亚甲蓝有较强的神经亲和作用,参与糖代谢,促进丙酮氧化,改变神经末梢内外的酸碱平衡和膜电位,而影响神经末梢内兴奋和神经冲动的传导,可逆性的损害神经髓质,新生髓质需30d左右的恢复期,感觉才能恢复。
环状混合痔的术后处理要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术日控制大便,次日排便,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在术后至创面愈合期内口服大黄苏打片2~4片/次,3次/d或用便塞停片1片,每晚睡前服,,亦可口服中药麻仁煎(处方:麻仁、北杏、白芍、枳实、川朴、大黄、槐花等加减)1剂/d。对个别术后肛门皮瓣水肿者,可予频谱治疗仪或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处理。
其近期效果:平均住院2~6d(出院后门诊换药。手术后即回家休养者未作统计)。结扎之痔蒂平均7~10d脱落,创面愈合需21~50d,平均30d。随访结果:780例中,全部病例经1年至10年随访,其中633例经过5~10年随访。有7例出现中轻度肛门狭窄,占1.11%,经常规扩肛1~3次好转。有42例术后1~2个月内因伤口创缘水肿或结扎外痔部分不足而再次行“修剪术”,占6.63%。全部病例原手术部位光滑平坦,无复发痔核。有4例3~6年内出现便后少量出血,经肛窥镜检查为1~2期内痔复发,考虑为原手术时结扎不彻底遗留部分内痔组织所致。复发率仅为0.6%,治愈率为99.4%。近远期效果优良。
温馨提示:微波治疗仪
适应症:内痔、外痔、混合痔、直肠息肉、肛门湿疹。
微波治疗仪是一种高性能的医用电子仪器。以合理的微波功率密度作用在人体上产生医疗作用,促进生物细胞信息物质增强,提高机体的非特导性抵抗力和调动机体的内部潜力,使机体的神经纤维和体液系统发挥作用并扩展到整个机体,对包括被照射部位和远离照射部位的疾病均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
作用(1)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通过物理因子的作用软化组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供养,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加速病理产物和炎症产物的排泄;它的功效在于加快血流速度,增强血液循。
作用(2)止痛、止血、促进组织再生:在加快血流速度,增强血液循环的同时,增强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降低肌肉及结缔组织的张力,这样可以消除疼痛,缓解痉挛;在调节免疫功能的过程中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特点:微波治疗机可治疗不同深度的病变组织,微波治疗在国内已应用多年,其疗效已得到医务界的肯定,当微波作用于肌体组织时,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震荡,当微波能量低时,产热低、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增强局部免疫能力,因此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当微波能量高时,产热高,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此时微波具有烧灼、切割的作用。在手术中微波治疗以其优越的止血效果,先进的作用原理,微小的组织损伤(无炭化)而成为取代电灼冷冻、激光的新技术。